讲章:生命的建造——经历神(2007年4月22日,附音频)

OIP-C (1)

经文:伯42:1-6

约伯回答耶和华说:“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自己”或作“我的言语”),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在前几天,在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发生了这样一起校园枪击案,我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这样一个事件。我们很难能够去想象,这样一个事件会在校园发生。我们更是不知道,这些在突然之间失去亲人的家人们,他们今天是怎样的一种悲伤的心情。今天,应该是这起枪击案发生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我相信在他们所在的地方的教会,我也相信在美国、在世界各地许多教会,都在为这些家人们来祷告。

先给大家看几幅照片。这是我在美国去首都华盛顿参观越南战争纪念碑(时拍的照片),让我深深地去体会生命的宝贵。在纪念碑前面的草坪上面,有两个这样的柱子,上面有玻璃,这样雨水不会打湿,里面放了两本这么厚的越南战争失踪纪念的名单。在每一页上,写着他们的地址、他们的姓名、他们的年龄、他们的家庭住址,以及他们可能是在哪一次战争中失踪的。

越南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今天,美国人依然在寻找那些失踪者,但是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的这些人,他们的遗骸将永远地消失在异国的土地上。我们会去看到,这厚厚的名册上面,背后是无数的生命,一共有两本。很多的美国人,会去看这个纪念名册,所以过段时间,书就会翻得很烂,然后就会换本新的,换本新的,换本新的。这个越南纪念碑前面,会有一些失踪者或者是死难者他们生前的照片。这是越南战争纪念碑。整个纪念碑设计得非常简洁,它是在一片草坪当中,然后缓缓的有一个坡度往下走。两边是由一个逐步高起来,再逐步低下去的黑色的花岗岩所组成的。没有别的,就是写上了这些死难者的名字。

Vietnam War Memorial

在这个纪念碑的前面,常常会有许多这些人的照片,去纪念他们和怀念他们。有很多的美国人,他们会自发地来到纪念碑前,插上美国的国旗。这是我拍的在纪念碑黑色光滑的花岗岩大理石反射出来的对面的一个情景,这是远处的华盛顿纪念碑。这是纪念碑的一部分,这是不知道谁所献上的花圈,会有很多人在那里去看这些失踪者的名字和照片。远处华盛顿纪念碑。不知道是谁所献上的一束黄玫瑰。

要给大家看的是这张照片,这张发黄的照片。这个军官,他的名字有点看不太清楚。上面写的日期,大概可能是他生在1944年3月14号,死于1971年的5月31号。那如果这样的话,他死的时候27岁。这是他年轻的太太,这张照片拍得不是很清楚,因为有这塑料袋的反光。应该是她抱着他们小孩的很温馨的照片。上面写着一句话,“你永远不会被忘记,–爱你的Donna S**(他太太的名字)”。看到这张照片,我当时很感动。一个年轻的生命27岁就去世了。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是对于一个生命的怀念,对他的这份爱,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这份爱一直存在心里,可以去表达说,“你永远不会被忘记”。爱可以超越很多时间空间,也会超越各样的苦难,而深深地铭刻在人的心里。

于是我们会去想,在那一天突然失去的那33个(包括凶手在内)年轻的生命,他们很多人可能27岁都不到。他们许多的家人,许多的朋友,他们如何去面对这样的一个悲剧,他们的心中是有怎样的一种伤痛。圣经里面提到旧约里面的一个人物拉结,提到拉结当她失去她的孩子的时候,“她不肯受安慰”。我觉得,可以用这句话去描写这些死难者的家属他们此时此刻的一种悲伤的心情。我想,这样的一份深深的伤痛,会伴随他们很多很多的时间。在这样的一个悲剧面前,人的安慰是那样的有限。我们恳求圣灵在他们心中做这样一个安慰的工作。我想不要觉得这种事情很遥远,或者跟我们没有关系,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它就发生在我们今天。我想,全世界在今天有很多的教会、很多的人会为他们祈祷,我们用一分钟的时间,为那些失去家人的正在痛苦中的死难者的家人来祷告。

亲爱的天父,在各样患难中赐安慰的上帝,愿你在今天这样一个苦难的世界当中,赐下你各样的安慰,让我们在患难中,可以依然得着安慰,得着帮助,得着盼望。主,我们会发现,这世界物质越来越丰富,科学越来越发展,但是人的心灵永远没有办法满足。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你创造的每一个生命都是那样的宝贵,都拥有你上帝的荣耀和尊严。但是,当我们去面对这33个失去的生命的时候,我们去看到,这样一个悲剧是多么多么地令人惨痛。此时此刻,我们为着那些失去他们亲人的死难者家属来向你祷告,愿你的圣灵能够触摸他们的心,愿他们流血的伤口能够得着安慰。主,我们为着那些无辜者,他们在一刹那间所失掉的生命,主啊,我们真得感到非常的惋惜。我们看到生命是何等地宝贵,我们看到生命居然在刹那间消失。于是,我们更加地去珍惜,我们今天的生命,是你给我们的一个非常的厚恩。我们看到,肉体的生命是那样的短暂和脆弱,这一份永恒的生命才是那样的宝贵。主,当我们得着永生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可以永远与你同在。主,我们愿那些死难者的家属们在这样一个悲剧当中,不是用仇恨回应这个社会,而是得到你的安慰,能够更多地来仰望和依靠你。他们能够紧紧地去抓住你,他们能够去抬头仰望你,能够从你那里去得到安慰和鼓励。主,我们为着那凶手的家人来向你祷告。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现在正面临着极大极大的压力。他们这些凶手的家属也是无辜者,主,我们也恳求你能够去安慰他们。主借着这样的事情来提醒我们,我们真的需要你。主,我们看到更多的生命需要你,主,我们看到这个社会需要你。如果没有你,我们没有盼望。我们看到,如果没有你,这世界也没有希望。主我们再次恳求你能够安慰那些在这样的一个悲痛中的家人们,让他们的心灵在你里面能够得享安息。主愿你在天上垂听我们的祷告,奉靠恩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开始前,先给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在人类的历史当中,有很多很美的故事。一个永恒的,一个很能打动人的故事,应该是爱情故事。如果这个爱情故事又是跟死亡联系在一起,那就会更让人动容。那我跟大家分享,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很悲伤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是英国二十世纪一个很有名的神学家鲁益师( C.S.Lewis )。有人说过,二十世纪对西方的知识界和文化界产生最有影响的两位基督教的思想家,应该一个是鲁益师,一个是薛华(Francis Schaeffer)。

鲁益师是英国很有名的一个文学家,他是牛津大学的教授。鲁益师生在一个很不幸的家庭当中,说不定以后我会提到他的家庭。所以,他以前年轻的时候特别地反叛,特别地反对基督教的信仰。他后来又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经验。有一段时间他是无神论者,有一段时间他研究过佛学,最后他回到了基督教信仰。

鲁益师的思想非常具有逻辑性,他曾用很多逻辑的思想去回答很多信仰的问题。他在书里面,用很多的论述来证明基督教信仰是非常合理的,是符合逻辑的。反过头来,无神论、泛神论或者多神论才经不起理性的思辨。鲁益师用他的理性和逻辑,回答了很多特别是知识分子常常会问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他会去谈什么是基督教。鲁益师写了一本书叫《痛苦的奥秘》,我看过。他用一本书来谈论神迹,他用很多理论来证明,神迹不是不可思议,神迹是很合理的。他会去谈到上帝为什么存在,他会谈到三位一体是什么,他会去谈到如果上帝是全能的,并且上帝是慈爱的,那为什么会有苦难,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在今天应该还会继续有神迹。科学不断地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常常是鲁益师所论述的。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刚刚上映的电影《纳尼亚传奇》。这部电影,是以鲁益师所写的童话故事里面的一部分所改编的。鲁益师本身不是教神学的,他在牛津大学是教古典文学的。那么,他一生所谈论的这个信仰,而到他晚年的时候,他却要用他的生命去经历。

CSLewis

突然闯入他生活的,是一个美国的诗人。她叫Joy(Joy Davidman Gresham,1915-1960),是一个美国的犹太人,过去是马克思主义者。她和她的丈夫原来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就是看了鲁益师的书,成了基督徒。但是,Joy她的家庭后来还是破碎了。所以,后来她离异以后,带着她唯一的孩子来到英国,她慕名来找鲁益师。她非常地熟悉鲁益师,非常地崇拜鲁益师。后来他们认识,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交往。Joy是一个犹太裔的诗人,但是信主之后,对基督教信仰有很多的思考和认识。那时候,鲁益师已经五十好几了,Joy那时候三十多岁。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后来,Joy遇到了很多问题,她最困难的事情是她如何能够继续留在英国,因为她签证的问题。鲁益师为了帮助Joy,后来他们就“假”结婚(编者注:有待考证)。就像现在很多中国人做的,去美国和一个美国人登记,获得一个假的身份,这样就可以留下来。我想不到牛津大学的教授也会做这种事情。于是,他们就办了这样的手续,让Joy能够继续留在英国。办完手续以后没有多久,就发现Joy得了骨癌。当鲁益师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才意识到他是多么多么地爱Joy。于是,他决定跟她真正地结婚,愿意跟她一起去面对这样一个人生。于是鲁益师把牧师请来,在Joy的病房里面,在上帝面前,去举行这样的一场婚礼。结了婚以后,有一段时间,Joy的病情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好转,鲁益师非常地高兴。大概在1944年的时候,鲁益师写了一本书《神迹》的时候,他用他的理性和逻辑去推断说,今天依然应该有神迹,但是那是他的理性和逻辑。当时他们结婚的时候,大概是1958年。鲁益师看到Joy的身体不单单没有坏,而是一天天好起来,好像身上都找不到癌细胞了,于是他们重新两人一起去度蜜月。那个时候,如果没有记错的话,Joy大概不是38岁就是40岁,鲁益师60岁,他们重新一起去度蜜月。

joy

鲁益师准备再去写一本书,把Joy得到完全医治的一份见证写出来,但是现实是那样地残酷,很快Joy的病又复发。经过很多的治疗,但最后情况越来越糟糕。鲁益师非常地痛苦,他想尽一切的办法,但是没有办法可以去挽救Joyee的生命。在这样一个苦难当中,反过头来,Joy却表现出一份平静,一份在苦难当中的坚韧。最后,Joy马上要离开世界,Joy最后对鲁益师说,“你必须放手,让我走”。Joy死前的最后一句话说,“我平安在神的怀里”。

Joy死了以后,鲁益师处在一个极大的痛苦当中。他过去几十年来所建立起来的这样的一些信仰,似乎在刹那间崩溃了。他没办法去面对这样一个事情,他非常地痛苦。于是,他在这样一个痛苦当中,把他自己的很多经历、感受、对Joy的思念写下来。原来鲁益师写下来的时候,没有准备出版,后来,他把它整理出来以后,用一个笔名去投稿出去。

收到他这本书的是诗人埃利奥,埃利奥接受鲁益师的这些信仰的观点,而鲁益师不喜欢埃利奥的诗。他们的关系一直不好,但是埃利奥却从文字当中,一下子就认出这是鲁益师的作品,就把这本书出版。出来之后,谁都不知道这是鲁益师写的,一个护教大师,这样一个教授所写的书。等到鲁益师死了以后,这本书重新用他的真名发表,一下子引起轰动,很多人都去传看这样一本书。这就是这样一本书,现在把它翻译成中文,那英文应该是《悲伤的体历》(A Grief Observed)。就是去描写他在失去Joyee之后的那段时间,他的痛苦的经历和感受。台湾一个大学的教授,将书名翻译成《卿卿如晤》,我觉得这个中文翻译得非常好。这本书很多人会认为是表明,鲁益师他在经历苦难之后他信仰崩溃的一份经历。其实不然,是鲁益师需要在苦难当中,再次去认识这位神,认识什么是苦难。他过去所知道的,都是他的一些理论、他的理性、他的知识。但是,这一切如何成为他生命的经历呢?他如何去面对这样的一种苦难呢?他怎样去继续地往前走呢?

这本书看了真得会让人感慨不已,其中描写到他对Joy的很深很深的一种思念。鲁益师的书和文章,我刚才说了,都很理性和逻辑,但这本书非常地感性,让人看了可以落泪。也有很多对上帝的大声的怀疑和指责,甚至指责上帝的不公平,上帝的残忍。不要说,这是他对信仰的否定,错!我们会发现,在痛苦当中来到上帝的宝座前这样一种大声的争论,其实是犹太传统当中他们信仰的一部分,就好像在诗篇当中有很多的哀歌一样。上帝从来没有去针对人,“你为什么会怀疑我?”。而上帝需要的是,我们在痛苦当中,带着我们的伤痛,带着我们的眼泪,来到神的面前,去寻求祂。这本书的结尾,让我们看到其实不是一个信仰的否认,而是信仰的回归。

后来,英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导演把鲁益师的这段经历拍成了电影。这部电影在很多地方上映,但是国内没有上映。电影的片名叫做《Shadowland》,中文翻译成《影子大地》。“影子大地”这个词,其实起源于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它来谈到的其实是,今天现实的世界是将来世界在地上的一个投影,是“Shadowland”。其实如果把它翻译得更好一点,应该翻译成“死荫的幽谷”。由英国很著名的男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鲁益师。

Shadowland

那么,来讲这个故事是让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护教学大师,把基督教可以谈得头头是道的这样一个人,当他去真正遇到自己人生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去经历这样的一种怀疑和痛苦?

信仰应该如何地去建造?所以,我们今天继续去思考这个月的主题——生命的建造。一个基督徒的生命,他的信仰应该如何去建立起来?

那么,今天我想请大家打开《约伯记》42章,我想用《约伯记》里面的这段经文去做一些思考。《约伯记》42章1-6节。

首先,要来问大家一下,看过《约伯记》的人举下手?(会众举手)好,谢谢。我没有问看得懂的人举手,恐怕就没有人举手了。《约伯记》,很多的圣经学者认为,它有可能是圣经中最早的一卷书。它是来讨论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是苦难的问题。但它其实不仅仅是在谈苦难,它更是在谈苦难背后人如何地去面对苦难?苦难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人如何去胜过苦难?所以,《约伯记》不仅仅谈苦难,它是来谈生命的本质,它是来谈论我们和神的关系。

《约伯记》写得非常地精彩,它用诗歌体来写,就好像是一本惊险的侦探小说,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一个从来都是义人、行为正直的约伯,他也很敬畏上帝,但是突然之间,他就受苦,而且受的苦太大了,而且太没道理了。但是《约伯记》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神秘事件所有的来龙去脉都告诉我们了。为什么呢?是魔鬼攻击他,而这个攻击又是受到上帝的许可。所以,当我们去看约伯记的时候,一打开就知道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唯独不知道的是约伯本人。

约伯不知道他为什么受苦,于是,就为了这样的一个“约伯为什么受苦”,约伯和他的朋友去展开后面很多很多的讨论。当约伯和他的朋友去辩论的时候,上帝不说话,所以有的时候,我也会去想,是不是我说的太多,以至于上帝都不说话了。一直到第38章,神才从旋风中去回答约伯。

首先,在38章神去责备他们说,“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你要如勇士束腰;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你若有聪明,只管说吧”。神让约伯束好腰带,然后,我来请教你,你来回答我。上帝用一种很嘲讽的口吻来对约伯说话,我们来打一场,我们来摔个跤,我们来看一看。你不是觉得我不公平吗,好,我来问你,你来回答我。于是,上帝用了他的创造和他对这个世界的看顾来回答。

从第40章开始,神又第二次对他说,第6节,神又一次从旋风中来回答约伯,“你要如勇士束腰;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神用了38、39、40、41这几章去回答约伯。但是,让我们觉得奇怪的是,神没有回答约伯最关心的,也是我们看这卷书的时候最关心的一个问题:“约伯为什么受苦。”因为,这是约伯最大的问题,但是神没有回答,而神用了这样的一番祂的创造和祂的看顾去回应。当神说完这一段话之后,42章,“约伯回答耶和华说”,这是约伯的回应。约伯的这段回应,我们可以去分几个点。

首先是约伯说“我知道”,当神对他所说了这段话,约伯的回应是他对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说什么呢,“你万事都能做”,神祂万事都能做。因为前面神去启示他,祂的创造,祂的看顾。所以约伯回应说,是,你是神,你万事都能做。这句话在告诉我们什么?祂能做一切的事,包括我们觉得不合理的事。我们会觉得,神你怎么会这样做?这样不公平,这样不对。但祂是神,祂可以这样做。而神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什么呢?是来拯救祂的子民。哪怕这样一个意念是高过我们的意念,是我们所不能明白的,但上帝祂就是上帝。今天,我们常常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要来作神。然后,我们告诉神说,你不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这样做才对。但是,约伯这个时候他对神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神有祂的主权,祂可以去做一些甚至我们觉得不好的事情,不公平的事情,不对的事情。但是我相信,祂要去拯救祂的子民。

接下去这句话,我们刚才前面已经看了,这是引用神对他们责备的话。而约伯用这句话来承认说,今天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一切,反而使你的旨意成就。今天,我们有的时候说太多的话,我们觉得应该这样,我们觉得应该那样,但是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去聆听神的话。这使得我们反而不知道神在说什么。所以,这是引用神对他的责备去承认他自己的错误。于是,当他去对神有这样的一个认识以后,他会去认识到自己。他认识到自己什么呢?是他有很多东西是不明白,是不知道的。神的智慧超过我们的智慧,所以,我们不需要去作神的老师,告诉神应该做什么,而是我们需要在神面前承认我们的无知。

下面,约伯再次地去引用神的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我刚才说了,这是在38章和41章里面开始神说话的时候,神用嘲讽的口吻去对约伯的挑战,“我问你,你要回答我,你来指示我。”(原经文为“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约伯用神这样的话,回过头来对神谦卑地表示说,那我现在各样的问题,不是你来问我,而是求你来指示我。约伯说,“求你听我,我要说话”,那约伯下面要说什么呢?

下面一节经文是约伯要所说的话,这句话是约伯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前面的几十章里面,约伯不停地为自己辩护,不停地去指责他的朋友,甚至于指责他的背景。但是现在,约伯他认识到自己,他对神的认识是,“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约伯对神的一个认识,不只停留在一种理性当中,一种知识当中,不只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这份信仰,但是,他现在亲眼地去看见神。在希伯来原文当中,这个“看见”不仅仅是指的是一种眼睛的看见,它还有一种领受,有一种相信,有一种理解,有一种接纳的意思。所以,约伯的这个“看见”,它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到,他是用生命去经历到,他去领受到,他去体验到这位神。而当他去认识神、认识自己以后,他对自己的一个回应是,承认自己的卑微,承认自己的不配。所以他说,“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这个时候,他不再为自己似乎无辜受苦而辩护,而是反过头来看到自己的不义,在神面前去谦卑,在神面前去忏悔。

这段经文,它来告诉我们什么?跟我们今天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看到,约伯所经历的这一切,最后使得他认识自己,认识神(听不清)。约伯如何认识神呢?约伯过去的信仰是“风闻有你”,可能是他的家族,或者别人,或者犹太的这样一种传统。但是,透过神在旋风中的回答,神直接向他启示祂自己。于是,透过神这样的一份启示,他真正地认识神。所以,这就是在上个月我们来谈到“信仰的建造”我所强调的。我们的一个信仰的根基,是需要建立在神的话语上。如果没有神的话语的话,那么,我们的信仰就只剩下感觉了。这就是上个月我讲道中提到,我们今天很多基督徒的信仰都很感性,完全凭着自己的一种主观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绝对靠不住的,它不能够去成为你的信仰,而你的信仰是必须要建立在启示基础之上的。

那么,神在前面这几章里面在旋风中给约伯的回答,为什么约伯不再说话了,约伯不再为自己争辩了?为什么神并没有回答约伯的问题,“好人为什么无辜受苦?”而约伯似乎得到了很大的一个安慰。为什么呢?神在那里谈祂的创造,谈祂对这个世界的看顾,实际上称为“神的护理”。神的创造和神的护理都同等重要。不是神创造以后,神就不管这个世界了,神今天仍然在看顾。甚至于提到鸵鸟啊,马啊,鱼啊,野山羊啊,谁在养活他们?谁在看顾他们?幼小的狮子谁去喂养他们?神都在看顾这一切,那这一切跟约伯有什么关系?去讲这一番大道理,跟约伯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上帝用这样一段启示去回应说,祂是无所不在,祂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祂是神。祂创造,祂护理,祂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并且祂用完全的爱去爱这世界,甚至于连这些动物,神都看顾他们。而约伯从神的启示当中,去认识神,祂的全知,祂的全能,祂的全在,祂的全爱。于是,约伯去回应说,“你万事都能做。”

那么,对约伯的受苦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去认识到神的全在、全知、全能和全爱的时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安慰是,我们在受苦当中神依然与我们同在,祂知道,祂看顾,祂爱我们。

一个人在受苦当中,他最大的痛苦不是苦难本身,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最大的痛苦是我受苦是:我受苦,为什么?我受苦还有神的同在吗?在今天的《活石周刊》的头版上,那篇《经历神》的文章来谈到,这个姐妹的故事很好地去解释我今天去讲的这个主题。在我生活中,给我们最大的安慰的,不是你为什么会这样。约伯为什么受苦?或者,你为什么会得癌症?而是神告诉我们说,祂知道,祂与我们同在,祂会看顾,祂会带领,祂的慈爱永不改变。于是,这样一个应许,对于苦难当中的弟兄姐妹来说意义很大。祂足够可以去安慰我们受伤的心灵。于是,约伯不再需要为自己辩护,因为知道神万事都能做,祂的全知全在全能,最后是成就祂的旨意。而这一点,使得我们的信仰和我们信心的根基得以站立得住。

刚才我们去谈到,如果你要来谈基督教信仰,恐怕谁都比不上鲁益师。他可以在理性上、道理上,把一个基督教信仰谈得那么地头头是道。但当他去面对Joyee的痛苦的时候,他却茫然不知所措。而相反,在这场苦难当中,Joyee却表现出一份平静,一份坚韧,一份对上帝的信心。在《影子大地》的电影中,不断地出现鲁益师所讲的一句话,“知识是重要的”。因为对于鲁益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知识,而Joyee对他的回答是,“经验是重要的”。知识让人很安全。为什么?因为谈道理的时候你可以头头是道,你可以从逻辑上自圆其说,但是有什么用呢?Joyee回答说,经验才是重要的。而Joyee的一生中受过很多苦,她贫穷、她破碎、她离异,她经历过很多信仰上的挣扎,然后又带着孩子孤身一人来到英国。到最后几年,她陷入晚期骨癌的挣扎当中。于是,这时候Joyee表现出一份坚韧,一份对上帝的信心。(噪音,听不清)。

三位一体不只是个神学概念,三位一体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神的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基督的死,在2000年前发生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祂复活了,又怎么样?这一切需要我们用生命去经历。所以有一个词,我们对神的认识是需要去“体认”的。而这样一份体认以后的信仰,它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这样一种生命,才能去承受生活中种种的挑战,甚至去承受苦难。

谈到信心,我们常常会谈亚伯拉罕,我们称他为“信心之父”。但是亚伯拉罕离开吾珥,进入迦南的时候,其实我们会发现亚伯拉罕一点信心都没有。看到迦南饥荒就逃到埃及,有人看上他妻子,他谎称他妹妹,等等……亚伯拉罕有信心吗?一点都没有。但是到最后,在摩利亚山上,神让亚伯拉罕去献以撒。以撒是亚伯拉罕在晚年所得的唯一的儿子,以撒是他晚年的保证,以撒是他家族的未来。但是如今,亚伯拉罕却愿意把以撒献给上帝。他把他的家族,把他的明天,把他的未来,把他一切的依靠和盼望都可以奉献给神。他为什么可以举刀砍向以撒?他何来的信心呢?因为,第一,他有神的话,神多次地去对他应许;第二,在这几十年中,他不断地去经历神,包括去经历神给他应许说,“你要有一个儿子,以撒”。

我们曾经谈到彼得,在《路加福音》里面彼得蒙召。其实在《路加福音》神呼召彼得之前,应该是在《约翰福音》里面,神已经呼召过彼得。但是,我们看到,彼得又回到革尼撒勒湖边,重操旧业。但是,当耶稣再次去呼召彼得“你来跟随我”的时候,彼得能够撇下渔网跟随他,为什么呢?因为彼得他认识耶稣,并且他经历祂,包括经历在船上一网打下那么多的鱼。今天,我们的信仰不是靠我们的感觉,也不是靠我们的知识,而是让这份信仰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命。而这样一个活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是需要我们用生命去经历的。

有一次在广东,在一个教会当中,跟那个传道人来谈。他告诉我,他是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地区带领一个教会,他说他发现,在那里面有很多的一些老人,没有太多的知识和文化。他们一生很坎坷,吃了很多的苦,但是他说,“我可以从他们身上却看到一种信仰的坚韧”。不是有一个难处一来,他立马就不信。无论多么的苦,但是他信仰上一点都不会动摇。而今天,为什么我们的信仰却像风中的芦苇?我想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地去认识、并且不断地去经历这个活的神。把这样一份信仰,把神的应许,去经历它,我们会知道,神的应许是多么的真实,如同亚伯拉罕所去经历到神的应许一样。

信仰是需要我们用生命去经历的,那我们如何去经历神呢?我们每个人都活着,死人不能经历。但是,我们活着的每一个基督徒,我们如何去经历这个活的神?

上个星期莫赛(音译)谈到,他也跟我不止一次提到,他可以去看到很多的传道人,他们经历了很多的苦难。我们还可以去看到,他们生命的一种沉淀,生命的厚度,生命的坚韧,它常常会感动他。他还在上次讲道中提到,这些受过苦的人,他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厚重。那么,苦难是不是会使得我们更加有信心呢?苦难是不是会使得我们更加地去信靠神呢?我的回答是:不一定。苦难在一个人身上可能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因着苦难使得我们远离神,还有一种结果是,因着苦难使得我们依靠神。而这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差别在哪里?是在于你的信心,你的眼光。

约伯他前面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挣扎,他所有的问题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不断地以自己为义,然后为自己辩护,觉得这样做不对,这样做不公平。而当神向他说话的时候,我们在这段经文当中我们所看到的约伯,他完全去看到神在掌权,看到神的主权,并且他的信仰完全是以神为中心。当他以神为中心的时候,去看到自己的不义,然后他在神面前去认罪,去悔改。

我们如何去经历神?如果当我们还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话,我们看不见神,我们也经历不到神。但是当我们愿意重新以神为中心的话,我们不断地去看到,祂万事都能做,并且祂的旨意不能被拦阻,最后是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在《活石周刊》这篇《经历神》的文章中,她最后的一句话非常感动我,她说,“我非常痛恨癌症,但是我为着这段经历而感恩。”因为我们只有在这样的苦难当中,我们才能够去真正地明白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苦难当中,一切都不能成为我们的依靠,一切都不能成为我们的帮助,我们剩下的只有祂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知道神是我们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人的本性,这个世界上还可以有一些东西让我们去抓,可以依靠,我们就不会去依靠神。但是神有的时候去破碎,去剥夺我们到一个地步,我们一无所有。在那个时候,我们去经历到祂是我们的一切,祂的同在,祂的全能,祂的看顾,祂的慈爱。

我想用鲁益师的故事去给我们一些提醒:我们每个人的信仰,我们需要在神的话语当中建立。如果没有神的启示来作我们信仰的根基的话,那么我们的信仰只是空中楼阁,只是海市蜃楼,或者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我再说一遍,如果没有神的话语来作我们信仰的根基的话,那么我们的信仰只是一个海市蜃楼,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甚至于自我欺骗。但同时,如果我们的信仰只是有理性和知识,而没有生命的经历的话,那么我们的信仰同样也是苍白无力。

过去读《约伯记》总是读不懂,因为约伯有太多的苦,有太多的为什么,也有太多的冤枉声,但是神在旋风中却说了一些似乎好像很莫名其妙的一些话语以后,约伯不再说话了,而是反而他懊悔自己。为什么呢?

我用鲁益师写的他的小说《裸颜》当中的一段话来回答。鲁益师用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所说的一段话,他说,“哦,主啊,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不回答,因为你自己就是答案。在你面前,一切的问题都自动消失。除了你以外,还有什么解答是充分的呢?”因为有很多的问题,但是神没有给他回答,但是当约伯他亲眼地看见神,他亲身去经历到这位神之后,他不再有问题,因为神就是回答。鲁益师在他这段经历当中,他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甚至于不满,但是最后,神祂自己就是答案。这时候,不是逻辑,不是理性。《约伯记》在谈苦难,但是这里面压根就没有回答什么是苦难,为什么有苦难。而它给我们的答案说,上帝是我们面对和胜过一切苦难的唯一的力量。

今天,我们的生命如何去建造?我们如何去活出一个有能力、有见证的基督徒的信仰?为什么今天我们的信仰是那么地苍白无力?为什么今天我们却不能站在这里去分享出那么多活生生的见证出来?我们需要用生命去经历神(听不清)。让我们用一个信心去看见神,让我们去经历神,让我们去看到神是我们的一切,祂是我们唯一的答案。在祂那里,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安慰。在祂那里,我们重新得到信心和力量。

我们来祷告。这里有点时间,来对今天的信息有一些反思和默想,然后来为你自己做祷告。反思你自己的信仰,反思你如何地见证这样一份有力量的生命。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讲道时间:2007年4月22日
讲道地点:南京HS教会

整理:姚莉 (完成日期:2021年5月12日)
校对:陈琴 (完成日期:2021年7月20日)
终审:光明之子 (完成日期:2021年7月23日)

音频:生命的建造—经历神(2007年5月12日)

此条目发表在精彩讲章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