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杂记之五——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2005年3月31日)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
 
  在卢云(Henri Nouwen)的著作《负伤的治疗者》(“The Wounded Healer”)中,讲到在犹太法典Talmud中的一则古老传说:
 
  利未族的约书亚在西面安洞洞口遇到先知以利亚……他问以利亚:“弥赛亚什么时候来临?” 以利亚回答:
  “你去问他吧。”
  “他在哪里?”
  “坐在城门口。”
  “我如何能认出他来呢?”
  “他满身伤痕,和穷人坐在一起。他每次只解开并包扎一个伤口,同时随时预备好,等候别人的需要。”
 
  这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弥赛亚和穷人在一起,他自己也是满身伤痕!他蒙召成为负伤的医治者,既要料理自己的伤口,同时也要随时预备医治他人的伤口。
 
  卢云要告诉我们的是“负伤—医治”的吊诡性。
 
  耶稣基督就是这位伤痕累累、和穷人在一起的弥赛亚,他“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赛53:3),但“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他是一位负伤的牧者,也因此成为一位医治的牧者。
 
  在圣经中,彼得就是一位常常经历软弱和失败的牧者。其中,他最大的失败,应该是三次不认主了,对此,耶稣早已明了,但他没有叫彼得逃避,却告诉他:“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2)
 
  或许,我们只有在失败或软弱中才能成熟。或许,我们的软弱,可以成为别人的祝福。
 
  2002年春,我在北京接受放疗。这是一种比常规放疗要强三四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治疗,我的头颈部要接受一台巨大的质子加速器所产生高能量中子束的放射,(这样的质子加速器全世界也只有几台),其中有两次高能量的中子射线还要穿过我的小脑。到后来,我的身体非常虚弱,但我每次还是不得不要坐公共汽车再换地铁经过大半个北京去接受放疗。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挤,但你别指望会有人给一个年轻人让座。但有一次我刚上车,后排一位中年男子站起来招呼我来坐,等我坐下,他说:“我知道你的病。”(当时我的脸上划着放疗区域的红线。)他告诉我:“去年,我的母亲得了胃癌……”今天,我还是不能忘记他。
 
  生活中亦然。叱咤风云的摇滚巨星鲍勃迪伦在经历车祸以后,在音乐中少了一份愤世嫉俗,多了一份温情。而有摇滚第一吉他美誉的Eric Clapton中年以后越来越颓废,在经历丧子之痛后,以一首催人泪下的“Tears in Heaven”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而作为牧者,是不是都要经历“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才能使“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赛53:10)
 
  不久前,收到外地一位解经讲道非常好的传道人发给我的短信:“我心中一直在流泪,无人可以哭泣。…… 但神纪念我的眼泪。”看后,我良久无语……
 
  或许,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
 
 
  本文开头的故事并没有完,它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利未族的约书亚在城门口找到坐在穷人中间的弥赛亚后,就走到他面前,说:
  “我的主,我的老师,平安与你同在。”
  弥赛亚回答道:“利未之子,平安与你同在。”
  “主什么时候来临?”
  “今天。”
   约书亚回到以利亚那里,以利亚问:
    “他和你说什么?”
  “他真的骗了我,他说:‘主今天来。’,但却没有来。”
  以利亚说:“他对你说的是:‘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诗95:7)

此条目发表在文稿集存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